随着化妆品行业监管体系的完善,我国对护肤品禁用成分的管控日益严格。根据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》及最新行业通报,以下成分被明确禁止添加于护肤品中,消费者需特别注意。
汞及其化合物:汞化合物曾被用于美白祛斑产品,但会通过皮肤进入人体,长期蓄积可引发肾衰竭、神经系统损伤,甚至导致皮肤癌。
砷及其化合物:砷的毒性作用可破坏皮肤屏障,导致色素沉积、皮炎,长期接触可能诱发皮肤癌及末梢神经病变。
铅及其化合物:铅常存在于非法染发剂中,可干扰造血功能,引起贫血,且具有生殖毒性和神经发育毒性。
羟苯酯类防腐剂(羟苯甲酯/羟苯丙酯):具有类雌激素活性,可导致儿童性早熟,欧盟已禁止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产品。
甲醛释放剂(DMDM乙内酰脲/咪唑烷基脲):通过缓慢释放甲醛抑制微生物,但甲醛是1类致癌物,易引发接触性皮炎和呼吸道刺激。
甲基异噻唑啉酮(MIT):高致敏性防腐剂,欧盟规定淋洗类产品浓度不得超过0.01%,驻留型产品禁用。
邻苯二甲酸酯(DBP/DEHP):作为增塑剂和定香剂,可干扰内分泌系统,导致生殖系统缺陷和乳腺癌风险升高。
二苯甲酮(Benzophenone):防晒剂成分,在紫外线作用下产生自由基,可能加速DNA损伤和肿瘤生长。
三氯生/三氯卡班:抗菌成分可诱导细菌耐药性,干扰甲状腺功能,欧盟已禁止用于洗手液、沐浴露等产品。
特比萘芬:抗真菌药物成分,禁止添加于普通护肤品。其通过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发挥作用,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肝损伤。
氢化可的松(糖皮质激素):非法添加于祛痘、抗敏产品中,短期见效但会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,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缩。
纳米材料:粒径小于100纳米的颗粒可能穿透皮肤屏障,在体内蓄积引发慢性炎症,欧盟要求纳米成分必须单独申报。
硅油类(聚二甲基硅氧烷):难降解成分污染水体,干扰水生生物繁殖,部分国家已限制使用。
聚乙二醇(PEG):生产过程中产生二噁英污染,高浓度使用可能破坏皮肤天然保湿因子。
视黄醇棕榈酸酯:维生素A衍生物在光照下可能促进肿瘤生长,防晒产品中禁止添加。
水杨酸(BHA):驻留型产品浓度不得超过2%,3岁以下儿童用品禁用,过度使用破坏角质屏障。
果酸(AHA):总浓度超过6%需标注“与防晒配合使用”,pH值不得低于3.5以避免灼伤。
小编留言:
扫码加医学硕士小编微信,护肤问题+功效护肤成分搭配推荐,即时回复(左图二维码)
新美是多个国内外院线医美护肤品牌代理,院线货源,价格有点贵,皮肤健康无价,有缘小程序幸会(右侧小程序码)